病人往往會對你有更大的期待 或是說 過度的期待
(相對的說就是說 如果健保的醫師不認真看 罵歸罵 還是會乖乖的去...)
* * *
醫療會因為價錢高 就療效比較好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價錢高 只有---裝潢比較好 醫師比較帥 護士比較正 不會有人掛號擋在你前面--- 這樣
錢買得到 都不是問題 錢能解決的 也不是病
* * *
現在很多自費院所 自費項目 其實只是 健保局不給付 或是說 他提供比健保更多的服務
所以 沒辦法用健保 因為那樣做他會虧錢 並不是因為醫師想賺錢 想A你的錢
(說到藥價黑洞 也是類似的邏輯 藥廠開來不是給健保局殺價用的)
醫療是一門藝術 因為每個醫師所受的訓練不同 每個病人的病情不同 更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舊療法 新觀念 新藥新技術
定價 只是醫師覺得他的醫術值多少+付店租裝潢儀器水電跟員工的薪水
健保局的隻手遮天造成薪水統一化 變成醫療被綁手綁腳 因為健保只有給付那些固定的項目固定的錢
這真的是好事嗎? 就像規定以後所有小吃店跟飯店都只能賣五十元便當或一百元便當
你不可以賣陽春麵滷菜 也不能做法式套餐 (掛號費也跟你說不可以收太貴[油電雙漲 掛號費不能漲?])
這真的是好事嗎? 民眾喜歡這樣嗎? 或是說 民眾真的需要的是這樣嗎?
* * *
回到定價 100元的藥的效果 就會是 50元的藥的一倍嘛?
沒的事 ...只是他開發新藥 要那些成本
重點是 那個藥適不適合用在你的病情?
再說 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 所以藥吃下去 也不一定會有一樣的反應
有的人有副作用 有的人沒效 有的人很有效 (雖然藥廠總是強調有效的部份)
* * *
所以 要選擇怎樣價錢的醫療 完全是看你的預算
小鎮醫生 雖然醫療資源匱乏 並不代表他醫術不好
大醫院醫師 雖然設備先進 並不代表他一定會用心
花大錢找自費的醫師 也不代表他的效果會跟價錢一樣
這就是這行的詭辯之處 .....那生病了到底要找誰好?
這也就是我贊成要有各種定價的醫療服務的原因
齊頭式的平等只是讓差異掩蓋在健保卡之下
雖然沒錢的人受惠得多 但有錢的人看病更是快活
苦的只有醫護 ---少少的薪水 好多的要求
長久下去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
自費市場竟然變成美容豪華 錦上添花多多
(不是應該良醫收高價嗎?)
我樸實的收自費 也會被當成 ...名醫 還有 豪華?
民眾的認知完全被洗腦
這市場病了... 共產體制嗎?
結論:
1. 自費醫療 也應該是市場機制定價 並不代表療效
2. 醫療是一門藝術 醫師-病人-治療方式 多方組合後的療效 只能預測 不能確定
3. 民眾應該認知到以上兩點 不要過度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