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主要的 是要釐清一般人對於筋骨治療師的混亂認知
* * * * *
先講到西方對於筋骨方面的治療
美國傳統有整脊療法(Chiropractic) 整骨療法(Osteopathy)
足病醫學(Podiatry)顱薦療法(Craniosacral therapy)等等
在台灣地區常見的是整脊
(一般所謂凱羅chiro/脊骨神經醫學)
但要注意的是 國內並沒有正式的整脊學校學位 美國才有
整脊相對而言是風險較大的治療方法 但台灣並沒有承認其醫療地位
整脊在台灣等同民俗療法 欲接受整脊治療者請自行小心為之
若整脊師有美國學位執照者 相對來說較為安全
但在台灣法律上其實沒有任何保障
整脊的理論基礎類似中醫經絡(反射區) 只是改成 以脊椎致(治)百病
非現代西方醫學 一般歸類於另類療法(Alternative medicine)
台灣流行的腳底按摩 也是以反射區為理論基礎 但專業發展程度相去甚遠
* * * * *
接下來講到的是 國術館 台語說的拳頭師傅
跌打損傷的處理 往往跟武術一家 有其傳統的歷史因素
台灣衛生署目前將這些師傅也定位為民俗療法
(非醫療行為 不得宣稱療效 那是...三不管地帶??)
一般所稱的 推拿師 整復師 整骨師 都是這類的傳統師徒相傳制
只是有些成立組織廣傳 有些個人傳授
跌打損傷的治療方法涵蓋
整骨 骨折復位 按摩 拔罐 刮痧 草藥 甚至針灸(目前只有醫師可合法針灸)
包含了西醫的外科 骨科 復健科範圍
在沒有統一學制執照管理的現況之下
傳統推拿整復便產生了良莠不齊的現象
身為圈外人的我們
並無從得知師傅的程度與手法出處
故接受推拿治療也就有相當的風險
也無法期待一定的療效
只能由口碑決定
於是新聞偶爾就會出現------
接受推拿整復 導致癱瘓糾紛的事件
而此等糾紛 在法律上是曖昧不明的
對於病人來說並無任何保障
* * * * *
接下來就講到中醫傷科治療
傳統中醫基本上是跟拳頭師傅一樣的模式
師徒相傳
台灣直到民國100年才停辦中醫特考 結束了傳統中醫的師徒制
讓中醫師正式走入正規學校教育
(所以現在還是有為數不少的"密醫"中醫師 針灸師在執業)
所以目前中醫傷科治療 除了中醫師針灸給藥
有很大的數量還是倚賴這些拳頭師傅(推拿師並無正規學校教育制度)
所以矛盾就發生了
前陣子新聞吵著推拿師退出中醫診所的問題(很多年前就講過了 只是緩衝到今年爆發)
衛生署竟然要分 "中醫傷科推拿" 跟"傳統整復推拿"
(民俗調理區?? 明明就是同一批師傅 何來張冠李戴?)
問題是在於沒有正規教育 而不是名稱的問題
衛生署實在是掩耳盜鈴 置民眾/推拿師權益不顧
拿"毫無管理"的推拿師 進行"正規"的傷科治療
而中醫師對這議題的態度也是曖昧不明
因為中醫師不可能所有推拿都親力親為 必得靠這些"傷科助理"來幫忙
這問題這樣下去 想必還會繼續拖延很久...
* * * * *
至於物理治療師呢?
物理治療師起源自十九世紀末的歐洲
現代發展是從二戰後的傷兵復健而興起
自然對筋骨熟悉不過
現代物理治療已經分為 骨科 神經 小兒 心肺 等分科
目前診所復健以骨科 小兒早療病人為大宗
醫院復健則有較多神經科病患 如中風 脊髓損傷
大醫院有心臟/胸腔外科才有心肺復健
台灣的物理治療師法於民國84年通過
現今的物理治療師都是醫學院大學四年畢業
通過考試院專技高考
領有衛生署執業執照
為合法的醫療人員
常見的 電療 熱敷 復健運動 幾乎都是指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跟整脊師的差別
在於物理治療不講反射區的概念
(解剖生理無法證實反射區的存在 且物理治療並沒有辦法治百病)
完全以解剖構造 生理機轉為基礎
物理治療師的治療手法有儀器治療 徒手治療(類同推拿整復) 運動治療
整脊師則偏重於徒手治療
物理治療師跟推拿師的差別
在於物理治療不講經絡陰陽五行的概念(中醫學理)
相對來說
一般推拿師傅的解剖生理學 都較物理治療師為弱
而且他們也沒有生物力學 肌動學的基礎
除了膏藥針灸拔罐藥洗 推拿師傅幾乎也是徒手治療
擅長手法 但可能不知其所以然
儀器療法方面 中醫診所常見電針 低頻電刺激 紅外線 熱敷包
....這些其實都是拿西醫的設備去用....
另外 推拿師並不講運動治療法
故運動治療是物理治療師的獨特專長
包括各種拉筋運動 肌力訓練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義肢訓練 誘發訓練
* * * * *
綜合以上所述
物理治療師是唯一有政府醫療執照認證的筋骨治療專業
一般復健治療受健保限制多以儀器為主
物治師的徒手技巧因為健保給付過低的排擠 多半施展不開
所以目前臨床上物治師的角色萎縮得很厲害 很像用儀器的服務生
但物理治療但絕對是比推拿師有保障的治療方法
西方現代醫學的徒手治療 學理與技巧雖有不同
手法相似 但理論不同 也能達到類似的療效
可惜的是 台灣民眾都習慣了做推拿(還有越痛越好的迷思)
而比較科學的物理治療在健保的限制下(只有儀器治療效果不彰)
除了愛電療的病人之外
總是乏人問津